一、社团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2019年成立家风文化宣讲协会,协会隶属于池州学院思想政治类社团,协会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挖掘安徽通过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立足池州学院,辐射池州市中小学、社区及乡镇,2024-2025学年开展超200场宣讲活动,受益人数超12000人次。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社科报、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分别以《家风文化+乡村振兴》《擦亮家风传承“记忆名片”》《良好家风树美德》等为题报道。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安徽省师德涵养基地、安徽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家风文化育人成果。


二、社团宗旨
“忠厚传家久,训乃好国风”

三、指导老师职责
1.思想与专业指导:李志英老师投身学生社团指导工作时,积极践行职责。深入社团洞察成员思想动态,以“传承与弘扬并行,创新与引领并举:高校家风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等成果,为成员提供专业理论指导,参与规划学期工作计划与活动重点,助力社团发展 。因表现突出,2023 - 2024学年获评池州学院学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其相关育人实践成果还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且本人在2022 - 2023年度被评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先进个人,以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诠释指导老师的教书育人价值。




2.活动管理:审核社团外出活动,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提升活动层次与质量,协助解决社团运营中的问题。

3.考核和培养:参与社团干部考核、优秀评选,关注社干成长,加强与成员的沟通交流。

四、技术培训
1.宣讲技能培训:由理事会负责开展家风宣讲基本知识与方法培训,提升成员演讲、讲解能力。
2.管理能力培训:针对秘书部、宣传部等部门,开展文件撰写、活动策划、宣传设计等专项培训,确保社团规范运作。

五、内部交流
1.制度化沟通:通过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反馈活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利用值班制度加强部门协作,协调各部门关系。

2.换届与招新:每年规范开展换届工作,吸纳新社员,注入创新活力,新社干需通过考核期,确保团队延续性。

六、文化教育
1.线下宣讲:2023年4月走进清风社区,以主题宣讲、交流互动传播家风;5月赴石台中学、大渡口中学,借故事演讲传递优良家风;11月到池州市城关小学,用趣味活动浸润童心;2024年3月于青春大讲堂开展主题宣讲,2025年4月赴青阳一中、青阳蓉城二小,以“历史溯源 - 典范实践 - 时代传承” 为主线阐释家风,6月21 - 23日将赴黄山歙县,2024年11月1日走进东至周馥故里等地,持续以家风故事演讲、主题宣讲等形式,覆盖学校、社区及乡镇,传播优良家风 。


2.线上宣传:通过官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家风文化内容,制作海报、视频等资料,扩大科普覆盖面,与池州学院团委合作搭建宣传渠道。

3.特色活动:
(1)协会深入基层,开展围绕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低,缺乏凝聚人心的共同精神纽带等问题调研。面向基层干部、中老年、青少年等5大群体发放问卷6352份,有效回收率达85%,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问题收集、难点解决等形成调研报告。并参加挑战杯,获得省级二等奖。

(2)协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结合东至家风馆、刘氏家风馆、桐城“六尺巷”等区域优秀家风文化资源,提出将中华优秀家风文化融入基层治理的建议,形成《走进六尺巷:探寻礼让背后的张吴家风》的调研文章。认为个人价值观的塑造、温馨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等离不开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

(3)协会在校党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指导下,首创“1+3+4+N”协同治理与家风传播模式。依托池州家风文化研究中心;深度融合“学校—宣讲团—家庭”三大主体力量,从矛盾调解、廉政建设等四个维度建立评估体系,将模式成功经验推广至N个基层社区;

(4)协会成果支撑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及课题20余项,国社科基金1项;
(5)通过实践活动,凝练出三大实践典范,“廉风”建设: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家风教育基地,以“清慎”促廉,成效显著;“新风”塑造:深入宣讲推动移风易俗,池州试点乡镇彩礼平均降幅达60%;“和风”润心:宣讲团介入特殊家庭辅导,亲子沟通频率从月均1次提升至周均3次,家庭矛盾大幅减少。

(6)举办“弘扬优秀家风,担当使命文化”演讲比赛,引导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传承,激发家国情怀。

七、团队及成员荣誉
社团聚焦家风文化传播,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多级赛事,在传承创新中积累荣誉,构建“省 - 市 - 院” 三级成果矩阵:
1.省级赛事:作品《诵经典·言家国——多语言讲好中华家风文化故事》,在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银奖 ;《逐“家风”之笔 绘就“乡村”新画卷》等作品,在第九届安徽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池州学院校选拨赛等赛事中获特等奖 ;李志萍同学在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获三等奖 ;社团在安徽省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收获奖项 。
2.市级赛事:苗壮壮撰写的《诚信立身》,在“清风传家 廉润池州”家风故事征集活动获二等奖 。
3.院级赛事:2025年池州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党员风采大赛,武为获一等奖 ;戴彤彤等在池州学院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获一等奖 ;社团2022 - 2023、2023 - 2024学年连续获评院级“十佳文明社团” 。戴彤彤等同学在池州学院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等院级赛事中获一等奖 ,戴彤彤2023 - 2024学年因社团工作获“十佳文明社团”社长称号 ,2023年4 - 6月参加廉洁大使评选活动,获“廉洁大使”称号 。








八、家风文化馆
家风文化馆作为家风文化宣讲协会的实践场所和宣讲基地,长期对外开放。成为全校师生及池州市中小学师生传承红色家风、传统家风和新时代家风的实践基地。池州家风文化馆座落于池州学院图书馆一楼,落成于2018年9月,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是安徽省高校第一家特色家风传承馆。家风文化馆外墙上展示的是红色家风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家风馆内用展板和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示池州市丰厚的家风文化,包括2016年11月15日中纪委网站头条推出《六世书香·百年家风》的东至周氏家族家风;2017年2月中纪委网站推出“脚踏实地,不图虚名”的贵池刘街刘氏家族家风;“一门四进士,两代五尚书”青阳县王氏等家族家风。








九、未来发展
家风文化宣讲团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类社团,未来发展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研究与文化前沿:联合高校及地方文化机构挖掘安徽本土家风文献,建立数字化数据库,推动“家风+社会学/伦理学”跨学科研究,探索VR/AI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形成学术成果与非遗保护项目。
2.实践项目与品牌活动:升级“家风故事演讲比赛”为省级赛事,开发“家风主题研学路线”与文创产品,策划情景剧大赛、家训书法展等特色活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校企社合作与资源整合:与出版社、博物馆共建实习基地,为成员提供文化编辑、讲解培训等实践机会;为企业/社区定制家风建设方案,定期举办产学研对接会,促进文化资源转化。
4.社区服务与文化惠民:开发“家风记忆采集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联合社区建立“家风议事会”参与基层治理,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开展定制化家风教育服务。


5.家风教育普及与青少年培育:设计覆盖幼儿到高校生的全龄段课程,打造“家风萌课堂”数字化科普矩阵,与教育局合作培训中小学家风教育师资。
6.文化创业孵化与产业转化:设立“家风文创孵化基金”,支持成员开发桌游、剧本杀等商业项目,推动家风元素与非遗手工艺结合,通过工作室承接政府/企业家风主题活动策划。
7.政策倡议与文化生态构建:调研地方家风建设现状并形成政策建议,发起“家风文化传播联盟”推动行业标准制定,通过媒体发声引导社会对新时代家风传承的关注与讨论。

指导老师签字:李志英
家风文化宣讲协会
2025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