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赴福利院教育关爱服务实践团开展地方非遗文化教学活动。将池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农民画、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九华布鞋制作技艺、青阳腔、红茶制作技艺(池州润思)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开展地方非遗文化课程。
五彩绘童心,共寻非遗路
非遗教学第一课“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描绘青阳农民画”课程学习。青阳农民画作为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接受青阳县及周边地区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独特的绘画艺术,具有文人画与农民画互补的特点。色彩丰富、线条细腻、构图独特且富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凝聚诗、书、画神韵,散发传统工艺魅力。拥有悠久历史的它,制造工序繁杂,制作工具精细,加之扇面图案丰富、绘画形式多样而被广大人士喜欢。
一针一线关乎情,一撇一捺绘真情
非遗教学第二课“九华布鞋制作技艺”。布鞋在我国拥有着悠久历史,其中九华布鞋将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生产技艺相结合,融合地域民间特色和现代生产手段,不断在传承与创新中形成今日地道、美观、环保、舒适的九华布鞋,对于民族传统鞋文化传承有着非凡意义。
非遗教学第三课——“青阳腔面具”
“青阳腔”属于一种古老的戏曲声腔,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因兴起于青阳而得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亦称“池州调”或“徽池雅调”,作为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戏曲声腔,“青阳腔”的发展历史对今日的徽剧、京剧、赣剧等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戏曲史上享有显著地位。
非遗教学第四课——“红茶制作技艺(池州润思)”
“祁门红茶” 作为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珍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品质超群,香气浓郁著称于世,享有“群芳最”、“红茶皇后”、“茶中英豪”、“镶着金边的女王”等称誉。
非遗小课堂作品展
本实践团由4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组成,汇聚着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三个专业学生,通过结合自身所学专业领域优势,对孩子们开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知识教育,为孩子们提供非遗艺术创作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社会儿童机构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更好地传播。从而增强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转瞬即逝,然而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使命仍在延续,我们每个人在教学中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与孩子们共同理解地方传统文化精髓,从个人做起,为传统非遗文化传播贡献自身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