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历史契机,也面临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形势。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引领我院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情况,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不断加强对20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组织团员青年成立了17支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金寨红色旅游暑期调研团
为进一步开展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贯彻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红色教育”,8月6日,金寨红色旅游暑期调研团开展了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寨县红色旅游资源价值及开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8月10日,在金寨红色旅游暑期调研团的努力和我校副党委书记程晓丽的鼎力相助下,为期4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顺利结束。调研团充分采用“云组队”“云调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下参观金寨红色旅游景点、询问金寨旅游局相关事宜、了解当地红色旅行社发展状况和问卷调查以及线上查询相关政策资料完成此次实践活动。
爱之舟实践团
8月1日,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王振等七名同学成立了爱之舟实践团。实践团中四名芜湖籍同学负责在芜湖探望留守儿童,传播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探望活动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为基本思路,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励了他们自强不息,教会了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律。其他三名非芜湖籍成员走进社区、街道、乡村,向附近人讲述疫情背后的故事、疫情带来的危害、怎样防范疫情等,并宣传健康文明生活理念。
赴宿州泗州戏继承与发展实践团
赴宿州泗州戏继承与发展实践团通过线上资料搜集、泗州戏非遗展示馆考察及泗州戏剧团考察,了解到关于泗州戏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打破思维定势,获取了大量有效信息,以全新视角看待“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一分钟的精彩,是台下数十年的磨练,是200年间无数泗州戏演员辛苦钻研精进的结果。泗州戏根植安徽,入选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个安徽人,眼见它逐渐没落,除了心痛,更坚定下内心的信念——将泗州戏从夕阳中拉出,重新赋予其清晨的曙光。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也是一首由热爱与激情演奏的乐曲。
竹编工艺调查研究实践团队
竹编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竹编,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技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中饱含生活里的美学艺术。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繁琐的竹编技术像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正面临被人遗忘的境地。如何让传统竹编工艺回归现代生活,如何让竹编产品成为精致生活的主题之一,如何体现竹编工艺的价值,成为竹编工艺调查研究实践团队关注的焦点。在张军占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于8月4日正式展开了对竹编工艺的调研之旅。团队通过走访问卷,了解了竹编工艺发展现状,结合互联网和时代发展,分析了竹编工艺逐渐没落的原因,回答了如何让传统竹编工艺回归现代生活等问题。
“探访宣纸密码,弘扬非遗文化”调研实践团
笔墨纸砚中,纸足以称得上文化的承载者、见证者和传播者。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造纸历史中,宣纸则又享有着“千年寿纸”的美誉,独占“纸中之王”的宝座。8月1日,“探访宣纸密码,弘扬非遗文化”调研实践团正式开始了调研。团队通过查阅资料、线上线下同步调研,探访宣纸文化的发源过程及其沿革,调研宣纸的原材料及其种植过程,挖掘宣纸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衍生文化及传承价值。团队成员通过线上宣讲,向广大青少年讲述宣纸的故事、宣扬宣纸文化,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宣纸非遗文化的传承中。实践团通过调研与宣讲活动为弘扬和传承中国宣纸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旅历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在实践锻炼中了解国风民情,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供稿、摄影: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褚亚敏/审核:程海峰)